
《阿姐鼓》全集
1992-1994
《阿姐鼓》全集 | 作曲/作词(2,4)/制作人
SISTER DRUM | compose & lyrics2,4 & producer
1994
1994·作品完成
共七首
1 没有阴影的家园 Home Without Shadow
2 阿姐鼓 Sister Drum
3 天唱 Sky Burial
4 笛威辛亢 纽威辛亢 Di Wei Shin Kan, New Wei Shin Kan
5 羚羊过山岗 Crossing The Ridge
6 卓玛的卓玛 Zhuoma of Zhuoma
7 转经 The Turning Scripture
录音日期/地点:1994年2月14日至5月13日
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
Recording Date & Location: 14 Feb. to 13 May. 1994
Shanghai
19950510·出版
《阿姐鼓》唱片全集
国际华纳唱片公司和美国华纳唱片公司
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销量数百万张。
文献与评论
开创了国际唱片史上在全球发行第一张中文唱片的历史
1995·获奖
「1995年金鼎奖(台湾)」三项大奖:最佳唱片奖、最佳作曲奖、最佳编曲奖
1995·获奖
「933金曲奖(新加坡)」最佳编曲奖
1995·获奖
「1995年英国“Q”杂志」全球最佳五张唱片奖
1995·获奖
「美国录音协会」经典唱片奖
199510·出席演出
「阿姐鼓音乐会」
伦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199511·出席演出
「阿姐鼓音乐会」
加拿大温哥华
1995·出席演出
「阿姐鼓音乐会」
日本东京
文献与评论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泰唔士报》《人民日报》和BBC、ABC、CNN、CCTV等全世界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高度评价了何的作品。
<纽约时报>:
“《阿姐鼓》帮助中国人实现了让其音乐走向世界的理想。”
<美国Billboard>:
“在世界音乐行列里有著最高地位的《阿姐鼓》让人感觉出它既充满了灵性,又不乏尘世的欢虞,那是一种令人著迷的各种文化的混合。”
<路透社>:
“继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之后,中国看样子终于可能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它的印迹了。使它获此殊荣的是一张名叫《阿姐鼓》的唱片,这是第一张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抒情歌曲集。”
<亚洲周刊>:
“《阿姐鼓》标志着一种中国新音乐的诞生。”
199601·出席演出
「阿姐鼓音乐会」
「法国戛纳30th MIDEM庆典会(法国)」
1996·出席演出
「阿姐鼓音乐会」
西班牙马德里
199602·出席演出
「阿姐鼓音乐会」
「国际密宗艺术学术讨论会(台湾)」
1996·获奖
「中国广电部“双向奖”」声乐类唯一的一等奖
1996·获奖
「国际十大发烧唱片奖」第一名
1996·获奖
「1996年度HI-FI音乐版评奖(香港)」至激天碟
200301·文献与评论
“目前海内外最好最原创的中国新音乐作曲家是何训田,何虽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及作曲系主任,但音乐观念畅通,于流行、新世纪、实验前卫民乐各种形式间无所滞碍。”
“何训田1995年在全球发行的《阿姐鼓》是历史第一张在全球发行的中国唱片。虽然在欧美销售量方面可能给国人造成过分乐观的印象,但《阿姐鼓》确实是第一张以纯粹音乐,而不是以符号和媒体,打动世界人的唱片;不是风动、媒体动,而是心动。之后与朱哲琴的续集《央金玛》和丢掉西藏标签最新出版的《波罗密多》也同样持续地证明何训田音乐的真诚和深刻。”
“何训田音乐所标示的是,向内深、向外广的了悟豁达;在一方面是音乐的内化深化,性灵的修炼,而同时在另一方面是无畏惧的向外扩张能力,对他者民族、他者传统的掌控消化(而非装饰性占用);可说已达到玩音乐而非被音乐玩,更能玩人心的音乐最高境界。”
“若与谭盾的快餐主义相对照,我们听到何训田常说的是某张唱片用了两年,下张唱片要花一年时间之类的话。在此我们根本无意于对个别乐人之褒贬,主要只想为下一代有心进军世界的年轻作曲家提出一个市场经济主义之外的音乐至上主义的另类学习榜样。”
“何训田虽然音乐成功,但并未像其他国家的融合乐在全球造成影响,原因就在孤掌难鸣,没有实力相当的同伴创作者,不能蔚然成风。”
摘自:姚大钧《西方凝视下的中国新音乐》
广州《周末画报》2003年1月
200401·获奖
「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0811·出席演出
《阿姐鼓》
「歌声飘过三十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
北京中国中央电视台